上海国际水展观察到,在工业污水治理领域,含难降解物质的污水处理一直是行业痛点,如何实现此类污水深度达标排放并降低处理成本,成为企业技术研发的重要方向。2025 年 9 月 5 日,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600028,下称 “中国石化”)迎来技术突破 —— 其自主研发的 “一种含难降解物质的污水深度达标处理方法” 正式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专利申请号:CN202210451777.4),该技术通过多材料协同创新,为工业难降解污水处理提供了高效解决方案,也进一步彰显了中国石化在环保技术领域的研发实力。
据专利摘要显示,这项新方法在技术路径上实现了多重创新,核心步骤围绕 “材料协同 + 生物强化” 展开。首先,在反应器内按照有效容积 30% 至 70% 的比例装填活性炭,为污水净化搭建基础吸附框架;随后,将用于处理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活性污泥进行破壁处理,释放细胞内有效物质并去除杂质,仅保留上层液体注入反应器,同时进行焖曝处理,严格控制溶解氧含量在 5mg/L 以上,为后续生物反应创造适宜环境;最后,向反应器中加入耐油型固定化载体,同步接种可处理有机污染物与含氮污染物的耐盐菌剂,在溶解氧 2 至 6mg/L、pH 值 7 至 9 的条件下连续曝气处理 5 至 7 天,后续即可按照设定的水力停留时间稳定开展污水处理作业。

值得关注的是,该技术的核心优势在于实现了 “活性炭动态生物再生” 与 “污染物同步深度去除” 的双重突破。通过破壁活性污泥、活性炭与耐油型固定化载体的协同作用,不仅大幅延长了活性炭的使用周期,降低了处理过程中的耗材更换成本,还能同时高效去除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与含氮污染物,解决了传统处理技术中 “吸附材料易饱和”“污染物去除不彻底” 等问题,为工业企业尤其是石油化工领域的污水深度达标排放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
从企业研发整体情况来看,这项专利的落地并非偶然。尽管 2025 年以来中国石化新获专利授权数量为 2353 个,较去年同期减少 39.91%,但公司在研发投入上仍保持增长态势 —— 根据 2025 年中报财务数据,今年上半年中国石化研发投入达 61.86 亿元,同比增幅 3.05%,持续稳定的研发投入为技术创新提供了坚实保障。此外,天眼查大数据显示,中国石化在技术储备与产业布局上底蕴深厚:截至目前,公司共对外投资 264 家企业,参与招投标项目 16026 次;在知识产权领域,累计拥有商标信息 106 条、专利信息 88877 条、著作权信息 1179 条,同时持有 40 个行政许可,全方位的技术与资源布局,为公司在环保、能源等领域的技术突破奠定了基础。
上海国际水展得知,作为能源化工行业的龙头企业,中国石化此次在难降解污水处理专利上的突破,不仅为自身绿色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撑,也为行业环保技术升级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随着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的不断提高,工业企业在环保治理上的技术需求日益迫切,而这类兼具高效性与经济性的污水处理技术,有望在更多行业场景中推广应用,助力工业领域实现 “绿色生产 + 达标排放” 的双重目标,推动环保产业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
来源:东方财富网
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