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宿迁市宿城区埠子镇大西村蔡庄组,一排排红瓦白墙的砖房整整齐齐,南侧的矩形池塘格外吸引眼球。蓝天白云倒映在平静的水面,与周围的绿树青草相互映衬,营造出一幅宁静美丽的画卷。
然而,这片池塘曾经是周边居民的心病。由于受到农村生活污水和底泥释放等多种污染源的影响,这个池塘一度被认定为农村黑臭水体,并被纳入国家平台监管。
蔡庄组南侧池塘的转变始于去年10月,当时埠子镇以黑臭水体治理为契机,启动了综合治理工程,旨在改善池塘水质,并对大西村污水处理站及污水管网进行了升级改造。
“蔡庄组共有四个池塘,根据治理要求,我们也将另外三个存在水质问题的池塘纳入了此次整治计划。采用‘源头控制+内源治理+生态修复+水系连通’的综合措施,通过机械设备清淤疏浚,实施生态护坡和曝气增氧等技术手段进行生态修复,并新建连通管道以增加水体的流动性。”项目负责人介绍道。
在改善水环境的同时,该项目还注重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公共空间利用率,为每家每户门前修建了木栅栏小菜园,改变了以往杂乱无章的面貌;并将道路旁的土地转化为绿化带,增加了居民休闲活动的空间。
水环境治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才是关键。为此,蔡庄组积极落实河长制,制定日常管理规范,确保黑臭水体治理的有效性和持久性。同时,加强设备维护,定期检查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转,并在水质变化或发生污染事件时及时向管理部门和技术支持团队报告。
黑臭水体治理是一项关乎民众福祉的重要工程。耿车镇九支沟在这方面也有自己的独特做法。通过采取控源截污、内源治理和生态修复等技术措施,结合种植水生植物和建设生态缓冲带等手段,九支沟的整治与周边生态农业项目、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既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宜居环境,也为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维护比治理更重要。为了确保治理成果得以保持,耿车镇推进了生态管理体系的制度化建设,并加大宣传力度,鼓励公众积极参与河湖保护工作,共同维护健康的水生态环境。
正如古语所言,“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宿城区埠子镇大西村蔡庄组的池塘和耿车镇九支沟之所以能够重现清澈,得益于科学合理的治理方案、长期有效的维护机制以及广大公众的积极参与。这种治理模式为其他地区的水环境治理提供了有益借鉴,也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增添了源源不断的“活水”。
(文章来源:江苏治污攻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