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经济带的战略意义
长江经济带对中国经济的重要意义和发展规划。长江经济带覆盖上海、江苏、 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 11 省市,横跨我国地理三大阶梯面积约 205 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 21%,人口和经济总量均超过全国的 40%,生态地位重要、综合实力较强、发展潜力巨大。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有利于挖掘中上游广阔腹地蕴含的巨大内需潜力,促进经济增长空间从沿海向沿江内陆拓展,形成上中下游优势互补、协作互动格局,缩小东中西部发展差距;有利于打破行政分割和市场壁垒,推动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统一融合,促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有利于优化沿江产业结构和城镇化布局,建设陆海双向对外开放新走廊,培育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对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规划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后称“规划”),确立了长江经济带 “生态优先、流域互动、集约发展” 的思路,提出了“一轴、两翼、三极、多点”的格局。 “一轴”是指以长江黄金水道为依托,发挥上海、武汉、重庆的核心作用,以沿江主要城镇为节点,构建沿江绿色发展轴。突出生态环境保护,统筹推进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建设、产业和城镇布局优化、对内对外开放合作,引导人口经济要素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的地区集聚,推动经济由沿海溯江而上梯度发展,实现上中下游协调发展。“两翼”是指发挥长江主轴线的辐射带动作用,向南北两侧腹地延伸拓展,提升南北两翼支撑力。南翼以沪瑞运输通道为依托,北翼以沪蓉运输通道为依托,促进交通互联互通,加强长江重要支流保护,增强省会城市、重要节点城市人口和 产业集聚能力,夯实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基础。“三极”是指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为主体,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打造长江经济带三大增长极。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充分发挥上海国际大都市龙头作用,提升南京、杭州、合肥都市区国际化水平,以建设世界级城市群为目标,在科技进步、制度创新、产业升级、绿色发展等方面发挥引领作 用,加快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长江中游城市群:增强武汉、长沙、南昌中心城市功能,促进三大城市组团之间的资源优势互补、产业分工协作、城市互动合作,加强湖泊、湿地和耕地保护,提升城市群综合竞争力和对外开放水平。成渝城市群:提升重庆、成都中心城市功能和国际化水平,发挥双引擎带动和支撑作用,推进资源整合与一体发展,推进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协调。“多点”是指发挥三大城市群以外地级城市的支撑作用,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发展优势产业,建设特色城市,加强与中心城市的经济联系与互动,带动地区经济发展。
化工围江问题及其环境影响
“化工围江”的问题和相关措施。尽管长江经济带是继我国沿海经济带之后最具活力的经济带。但一直以来,“化工围江”、“三废”污染的问题使长江沿线环境承载力日益接近饱和。2007 年以来,长江流域废污水排放量突破 300 亿吨,相当于每年有一条黄河水量的污水排入长江。目前主要存在 4 个方面的问题:第一,环境敏感区域内尚存在化工企业、非法排污口;第二,化工企业布局不尽合理,还有部分企业位于岸线 1 公里以内;第三,化工企业存在超标排放等;第四化工园区监管不到位。
推动化工园区的绿色转型
基于此,我国从中央到地方,都提出了明确的治理方案和分阶段的实施办法,破解长江经济带化工围江难题。工信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 科技部、财政部、环保部共同发布了《关于加强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发展的指导意见》,于2020 年提出绿色发展目标。针对化工行业,《意见》明确提到:第一,完善工业布局规划。实施长江经济带产业发展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明确禁止和限制发展的行业、生产工艺、产品目录。严格控制沿江石油加工、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医药制造、化学纤维制造、有色金属、印染、造纸等项目环境风险,进一步明确本地区新建重化工项目到长江岸线的安全防护距离,合理布局生产装置及危险化学品仓储等设施。
第二,改造和提升工业园区。严格沿江工业园区项目环境准入,完善园区水处理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环境监管体系和环境风险管控,加强安全生产基础能力和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开展现有化工园区的清理整顿,加大对造纸、电镀、食品、印染等涉水类园区循环化改造力度,对不符合规范要求的园区实施改造提升或依法退出,实现园区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全面推进新建工业企业向园区集中,强化园区规划管理,依法同步开展规划环评工作,适时开展跟踪评价。严控重化工企业环境风险,重点开展化工园区和涉及危险化学品重大风险功能区区域定量风险评估,科学确定区域风险等级和风险容量,对化工企业聚集区及周边土壤和地下水定期进行监测和评估。推动制革、电镀、印染等企业集中入园管理,建设专业化、清洁化绿色园区。培育、创建和提升一批节能环保安全领域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促进园区规范发展和提质增效。
第三,严控跨区域产业转移项目。对造纸、焦化、氮肥、有色金属、印染、化学原料药制造、制革、农药、电镀等产业的跨区域转移进行严格监督,对承接项目的备案或核准,实施最严格的环保、能耗、水耗、安全、用地等标准。严禁国家明令淘汰的落后生产能力和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向长江中上游转移。特别是影响比较大的石化、染料等行业。
长江沿岸各省市化企搬迁方案。有统计数据显示,目前长江两岸共布局化工园区62 个,生产企业约 2100 家,沿线化工产量约占全国的 46%,成为沿江诸多省份的重要支柱产业,同时重化产业对长江流域的生态环保也造成了极大压力。例如, 在重化产业起步早的江苏省,过去 10 多年间逐渐形成了以沿江为主的石化产业区域发展格局。仅苏南沿江五市石化产业总产值就约占全省的 50%,特别是江苏基本形成了沿江石化工业带,这些园区大都紧临中心城区,与城市规划之间矛盾重重。沿江化工带与城市规划矛盾重重。在江苏未来 15 年的石化产业调整中,从地区看,苏南地区(长江南岸)的石化产业规模将被压缩,特别是江南石化化工生产企业要逐步关停或转移,苏中(长江北岸)的石化产业结构进行优化。
长江经济带的绿色转型不仅是对传统工业模式的挑战,也是对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实践。通过加强化工园区的环境治理和推广绿色生产方式,这一地区正逐步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的典范,为中国的长远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示范。
化工园区作为工业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产业实现高端化、差异化、绿色低碳发展,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十四五”以来,我国化工园区的规范建设与提升工作持续推进,在双碳政策的引领下,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化工园区,能有效带动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是推进化工行业新型工业化,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保障。
在此背景下,第十六届上海国际水展将携手环保在线于2024年6月4日,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虹桥)举办“化工园区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绿色发展”论坛,论坛将围绕“十四五”化工园区产业创新、绿色低碳、数字赋能、标准规范和高质量建设等内容展开研讨,分享成功经验和创新实践,为推动我国化工行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会议将邀请园区管委会代表、工业园区排污企业、第三方治理工程商、技术方案提供商、设计院/研究院、环保设备供应商、产业园区开发运营企业/科技企业等参会。
同期展会——第十二届上海国际泵管阀展览会,将联合中国化工企业管理协会医药化工专业委员会、浙江省医药行业协会、辽宁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有机化工废水污染控制与资源化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化工邦等多家权威机构,举办2024化工和制药绿色低碳节能环保安全处理新技术应用交流研讨会 。

会议将邀请知名科研院所及企业界专家通过实例介绍化工、制药绿色生产技术开发及环保处理新技术实践上的应用经验,并考察展会现场样板展示,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及新装备的应用。
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水处理展,2024上海国际水展将于6月3-5日在上海丨国家会展中心(虹桥)掀起新一轮行业热潮!本届展会将继续扩大品牌及资源优势,展示规模达190,000平方米,覆盖市政、工业污废水处理、水环境治理三大领域,预计将吸引2,500家海内外水处理行业品牌企业参展,同期80+高峰论坛,集结海内外1000+精英领袖专家学者,邀您共同探讨水务企业数字化转型、人工智能+水务、数据要素x水务、钢铁及金属新材料、锂资源提取、化工和制药、新能源、海水淡化、农村污水、市政供水及污水、污泥处置、热电等行业热门话题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