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届上海国际水处理技术与设备展览会(以下简称:上海国际水展)将于2020年6月3-5日,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虹桥)盛大开幕。
污水处理厂在进行水质净化时的产物称为污泥。目前污泥无害化处置率提升到60%,折合每吨湿污泥的无害化处置成本为300元,届时污泥整体投资空间将达到350亿元。同时,经e20研究院测算,在2020年,将达到日产13.90万吨湿污泥的新高度,如果按焚烧的技术路线计算成本,累计投资总额将达到695亿元。与e20研究院的测算结果比较,污泥处理处置的现状却显得十分骨感。
中央地方各级环保、住建、发改等部门先后出台了相关政策、法规和指南,旨在解决污泥处置中面临的问题,同时也明确了污泥环境管理的重要性。但是,由于“重水轻泥”、污泥处置未同步跟上等种种因素,我国污水处理厂所产生的污泥80%以上依旧还未得到妥善处理。污水处理的副产品—污泥,的产生量也不断增加。相关研究表明,到2020年我国市政污泥年产量将达到6000万吨至9000万吨。
污泥对环境所产生的危害与垃圾相比更为隐蔽,实际上却更直接、更难治理、更难消除。目前由于我国许多污水厂并未从如何完善日后的处置路线的角度去建设污泥处理设施,导致处理后的产物无处可去且无法得到有效利用。除此之外,之前一段时间各地普遍将污水处理系统和污泥处理系统分割进行,单纯为了追求污水处理率,简化、忽略污泥处理处置系统。
据相关统计显示,污水中约30%—50%的cod、30%—45%的氮、90%左右的磷都转移到了污泥中。污水中一半以上的污染物都会被浓缩进污泥,所以,污泥中含有大量有机物、恶臭物质、病原体、重金属等污染物。据专家研究显示,每年有超过3000万吨的污泥未妥善处置,明显造成了二次污染。但是污泥却常常被大规模弃置在河湖、堤岸、沟壑甚至田地中。
依照“关键在于给污泥找着出路。”的解决理念,近年来,固废污泥已从单一填埋处置的方式转变为填埋与农艺运用、焚烧消化等多种方式结合处置。而且未来两种主要的处置方式将会是土地利用(直接利用或堆肥后利用)及焚烧后资源利用。例如,在水泥窑焚烧的产物可以直接以水泥的形式被利用,而以其他方式焚烧产生的灰渣可作为建材的补充。在将不同的单元处理技术进行集成化应用过程中,会出现单体的运行效率与整体的效率提升不对称,缺少成体系的优化方案等依旧有待解决的问题。
伴随着我国不断下降的耕地土壤有机质,怎样将处理后的污泥作为有机土回归土地,将是一个需要继续深入探索的课题。中国的污泥处理处置目前依然存在政策和管理问题。而且成熟的、适合大规模推广的成套技术设备和工程实践并不太多。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排水专业委员会主任杨向平介绍,污泥消化是普遍应用的污泥稳定技术,目前我国的一批污泥消化设施,可以稳定运营的只有一半左右。
目前,污泥本身的处理成本高昂,且仍为政府付费项目。如此而言,长期的“重水轻泥”资金落实就成了一大难题。虽然资源化利用可以部分弥补污泥处理处置成本,但其核心仍然要依靠政府补贴。从bot项目角度分析,污泥处理处置全成本区间在150元/吨—500元/吨,平均成本为270元/吨,折合到污水处理费中约合0.2元/吨(按每万吨水产生7吨含水率80%的污泥)。这样的资金需求对于污水处理的整体投资来说,污泥处理处置设施的资金投入依旧非常有限。
因而,污泥处置亟待单元和组合技术体系全面革新势在必行。在之前的大多数污泥无害化工艺中,处理后的残余物或产物不是规范化、标准化的产品而仅仅是一种产物。要以污泥处理处置终端产物产品/商品化的“临门一脚”作为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对传统污泥处理处置要在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稳定化的基础上,考虑通过资源化利用达到经济平衡。
如何管控好污水处理最后一公里,取决于污泥能否找到“好归宿”
此网站新闻内容及使用图片均来自网络,仅供读者参考,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或冒犯,请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1 3323 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