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践行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中环联合认证中心作为国内权威绿色低碳领域的综合性认证与服务机构,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为企业提供优质可靠的技术服务,助力行业、企业实现绿色转型发展。
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环保展览会于2023年4月13日至15日举办,同期举办“第五届生态环保产业创新发展大会”。为了进一步通过大型活动碳中和示范,将绿色低碳、节能减排、文明健康的理念融入到环保产业各生产消费领域,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中环联合认证中心受主办方邀请对“第五届生态环保产业创新发展大会”举办期间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碳抵销量进行了核查,助力活动实现“零碳会议”。同时,中环联合展台也成为了本届展会首个“零碳展台”。
在展会当天,中环联合认证中心总经理刘尊文就如何助力实现“双碳”目标,怎样高效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等问题与北极星环保网进行了深入交流。
专业化技术助力绿色认证与创新
北极星:当前,我国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已基本建立,“双碳”工作取得良好开局,但目前在制度保障、评价与认定体系层面仍面临一些挑战。中环联合(北京)认证中心作为国内最早开展低碳业务的认证机构之一,如何助力双碳目标的达成?
刘尊文:
中环联合认证中心成立于2002年,是生态环境部下属的环保节能低碳领域的综合性认证服务机构;是由原国家环保总局整合了原中国环境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委员会秘书处、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中心等单位的认证及研发资源设立、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的国家级第三方专业认证机构。成立以来,中心始终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己任,高度重视科技研发和标准研制工作,以创新有力支撑各项环境管理制度;充分发挥环境标志认证功效,积极促进污染物减排和资源能源节约利用;充分参与国内外减排机制,积极促进温室气体减排和减排价值转换。
近年来,中环联合在生态环境部环境发展中心的指导下,积极为国家生态环境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提供技术支撑与服务。中环联合在中国碳交易、碳减排机制的顶层制度建设中发挥重要技术支撑作用,自2012年起,参与低碳试点省市能力建设及试点省市碳排放交易工作;自2017年起,参与全国碳市场数据质量管理工作,协助生态环境部气候司编制发布全国碳市场数据质量管理长效机制等相关文件。积极参与《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试行)》《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审定与核证指南》的起草工作,支持做好中国自愿减排机制重启工作。另外,中环联合在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方面发挥重要专业技术支撑作用。受生态环境部气候司委派,深入地方和相关重点企业调研,开展系列减污降碳协同研究项目,包括“污染防治攻坚战温室气体协同减排效益预评估项目、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支撑碳市场建设项目和新形势下低碳技术发展路径与推广模式研究项目等。中环联合还一直致力于在全民向碳的时代做最专业的碳服务供应商,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支持下,完成了上百家企业和机构的低碳认证能力建设工作,为提升各相关方的碳管理能力提供了必须的技术支持。2020年国家“双碳”目标宣布以后,中环联合积极开展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和应对气候变化规划编制工作,已为中国电信、阿里巴巴、蚂蚁集团、腾讯、字节跳动等多家全球500强企业开展了双碳相关服务。
作为国内领先的温室气体审定核查机构,中环联合审定和核证的cdm和ccer项目温室气体减排量累计7000多万吨,实现减排量价值几十亿元人民币,协同减少二氧化硫排放17万吨,氮氧化物15万吨。同时,中环联合是国内第一家获得unfccc 执行理事会批准的清洁发展机制指定经营实体机构,共完成了380余个cdm项目的注册和签发工作,项目业绩在全球同期doe和本土doe中名列前茅。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按照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总要求,聚焦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推动绿色低碳发展,面向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促进主战场、面向生态环境部行政管理技术支撑需求、面向地方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技术咨询需求、面向行业企业绿色发展技术服务需求,全面提升服务减污降碳和推进生态环境治理的综合实力整体,研究探索绿色低碳技术的科学评估与转化落地,积极开展绿色低碳转型发展路径研究,积极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工作落地实践,为高质量发展提供高水平支撑和服务。
北极星:今年两会期间,习总书记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并提出坚持四个“必须”,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请结合中环联合(北京)认证中心自身案例,谈谈如何推动高质量发展?
刘尊文: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需要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
我想,中环联合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服务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是持续推动绿色创新发展。中环联合成立至今,在科技研发、标准研制、绿色认证等方面成果显著。二十余年来,中环联合承担了多项国家课题,先后参与科技项目153项,其中包括国家级项目、课题及子课题13项,省部级项目32项,国际合作项目40项;累计研制标准189项,其中包括国家标准28项、行业标准139项、地方标准6项。不仅如此,中环联合还依托环境标志认证开展了双、多边国际交流合作,积极推进国际互认。自2005年起,经生态环境部批准,中环联合先后与日本、韩国、德国等13个国家和地区签署环境标志互认合作协议,制定完成了13项中日韩共同标准,2项中德共同标准。2008年加入全球环境标志网络,2012年中国环境标志计划通过gen多边互认评审。2013年,加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同一个地球网络”可持续公共采购计划及其咨询委员会,2019年承担环境署spp计划联合领导机构职责,2018年承担国际绿色采购网(igpn)秘书处工作。
二是有利开展绿色认证。绿色认证制度有助于明晰政府、企业、公众等各类主体权责,畅通参与渠道,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环境治理的良好格局,有助于健全法律法规标准,严格执法、加强监管,加快补齐环境治理体制机制短板,有助于完善经济政策,健全市场机制,规范环境治理市场行为,强化环境治理诚信建设,促进行业自律。由中环联合开展实施的中国环境标志计划,经过多年实践完善,形成了政府引导、标准先行、认证实施、政府采信、宣传推广、公众选择等较为完整的制度体系,已经成为国内最成功和有影响力的环保产品认证标识,受到企业、消费者以及社会各界和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同时,中国环境标志通过对终端产品设计、采购、生产、分销和使用过程中严格的节能环保要求,被政府绿色采购所采信,搭建了政府-企业-公众的绿色桥梁,为推动“大协同”提供了重要平台。
三是有效提供技术服务。以2022年为例,我们有幸在2022年认证认可协会成立的“标准化工作委员会”担任副主任委员,“碳排放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担任主任委员,积极推动委员会各项团体标准的技术工作,助力认证认可领域标准化发展。深入开展“环保管家”科研与技术服务实践,我们依托认证认可行业标准《环保管家技术服务规范》,为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三研究院开展一站式环保托管服务,统筹解决企业环境问题,系统提高航天科工三院的环保管理水平并降低企业环保管理成本。根据《浙江省清新园区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和《浙江省清新园区建设评价办法》要求,开展菱湖工业园区大气污染防治“一市一策”“一园一策”“一行一策”“一企一策”等技术帮扶工作,助力园区管理机构认真履行园区生态环保工作主体责任,探索建立“升级版”的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实施管理体系,促进工业园区及园区企业不断提升循环化、生态化、低碳化、清洁化水平。
市场化手段推动绿色生产与消费
北极星:近年来,我国能源结构不断优化,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列为今年工作重点,并强调要推进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和技术研发,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提升可再生能源占比。中环联合(北京)认证中心将从哪些方面促进行业绿色发展与转型?
刘尊文:
在刚才的交流中,我们谈到了中国环境标志计划。在这里我想简要的介绍一下中国环境标志计划发展历程。1993年3月,中国国家环境保护局在深入了解各方需求和认真调研国外环境标志实施经验的基础上,发布了 “关于在我国开展环境标志工作的通知”的文件,这标志着中国环境标志计划的正式开始。1994年5月,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委员会成立,中环联合正式开展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工作。近30年来,中国环境标志制度紧紧围绕国家环境保护总体目标,以产品为纽带,一头引领着绿色消费,一头倒逼生产的绿色化,促进行业绿色生产转型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生态环境部共颁布了132项环境标志标准,现行有效标准109项,累计认证企业7000余家,已有208余万种规格型号的产品获得了中国环境标志认证,产品种类涉及印刷、家具、建材、纺织品、电子产品、汽车、日化产品、包装等行业,形成了每年5万多亿产值的绿色市场。
应该说,推动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有效实施,就是中环联合历来,乃至于今后一个阶段促进行业绿色发展与转型的重要手段。我们可以看到,经过多年的市场实践,中国环境标志已经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引导社会、公众、企业不断改进环境行为,促进可持续消费、推动绿色发展的有效手段。该计划正式启动至今,已成为我国消费领域建设生态文明社会、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有效措施,是生态环境部贯彻践行“二十大”绿色发展理念,推进可持续消费工作的重要抓手。是目前市场公认的绿色产品认证标志,也是国内最为成功的自愿性产品认证制度之一。
首先,中国环境标志通过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认证标准,为市场提供了大量节能、环保、低碳和高质量产品,既满足了消费者选择绿色消费的需要,又对那些污染重、能耗高的产品形成压力,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国环境标志计划的实施为市场提供了大批绿色产品供给,如2006年环境标志产品进入政府采购清单,至2018年底,生态环境部、财政部共发布环境标志产品政府绿色采购清单22期,产品种类从最初的14类产品增加到69类产品,产品型号从856个增加到39万多个。2018年,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金额已达1647亿元,占同类产品政府采购金额的90.2%。2019年2月,财政部等四部委联合发文,提出对环境标志产品实施品目清单管理,不再发布“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清单”。这一调整是对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执行机制的优化。
其次,中国环境标志认证通过市场化手段倒逼企业绿色创新和转型升级。以绿色印刷工作为例,2010年,原新闻出版总署和环境保护部签署《实施绿色印刷战略合作协议》,着力推动环境标志绿色印刷工作。几年来,绿色印刷从无到有,从印制环节扩展到编印发环节,特别是vocs治理从“末端处理”扩展到“源头削减和过程控制”,绿色印刷逐步成为全行业的自觉行动。截止目前,已有1200多家的印刷企业通过了环境标志认证。绿色印刷市场规模持续扩大,绿色印刷范围已由义务教育阶段教科书扩展到高中、大学教科书以及部分教辅材料共计13亿册,少儿读物绿色印刷范围快速扩大。环境标志绿色印刷不断带动行业转型升级,推动了节能减排,也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再次,中国环境标志认证促进了污染物减排和资源能源节约。环境标志标准将污染减排和节能降耗放在首位,不断提升认证标准,加强对产品节能环保低碳性能要求,有力促进了多种污染物的减排,并有效节约了资源和能源。通过对部分环境标志产品的统计分析,2020年减排挥发性有机物(vocs)91.03万吨,大约相当于我国重点行业vocs年排放量的5.2%;二氧化碳减排578.93万吨。在水污染减排方面,2020年减排总磷6755吨,大约相当于1.5个太湖的总磷含量。在固废危废减排方面,2020年减少的难降解塑料包装6941.5吨,在节约能源资源方面,环境标志产品2020年节能量235.11亿千瓦时,约占北京地区用电量的20.62%;节水量2.534亿吨,约占北京市全年自来水销售量的22.82%;减少塑料原料消耗14.61万吨;纸浆节省量82.86万吨,相当于节省近1270万棵生长8年的树木;再利用鼓粉盒和喷墨盒共140.24万只;消纳工业废渣520.88万吨。
接下来,中环联合也将围绕一线一链一碳一家多点业务体系,稳步推进中环联合绿色低碳业务体系建设,探索绿色认证手段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的机理和路径,商讨深化绿色低碳发展策略和解决方案研究,完善和创新绿色产品评价体系,持续扩大绿色低碳产品标准数量和领域,助力行业、企业等绿色转型发展。
北极星:目前,我国促进绿色消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绿色消费理念逐步普及,但绿色消费需求仍待激发和释放,一些领域依然存在浪费和不合理消费。请您谈谈中环联合(北京)认证中心在促进公众绿色消费方面将如何发力?
刘尊文:
十八大以来,中环联合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按照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要求,聚焦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推进绿色低碳业务体系建设,增强绿色生产与绿色消费的实践与创新,全面推进中国环境标志认证、绿色产品认证以及其他服务认证工作,积极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和碳达峰、碳中和服务,拓展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和重点地区的生态环境技术能力,深入推进绿色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绿色供应链管理,为建设美丽中国助力护航。
在促进公众绿色消费方面,我们进一步维护环境标志工作的规范性,加大环境标志标准开发力度,扩大环境标志产品数量,提升环境标志产品市场认可度,用好认证评价这一市场抓手,一方面从环境标志标准上下工夫,对标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从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污染减排等方面健全和完善指标设计,制定更加严格和科学的环境标准,突出环境绩效,体现标准的先进性。鼓励企业通过生产符合环境标志标准的产品,倒逼绿色转型升级,通过政府引导和市场选择,让生产方式粗放、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的企业和产品退出市场。另一方面通过环境标志,将环境管理要求引入到消费领域,进一步拓展环境治理的领域和途径,使公众真正参与治理和监督的过程。同时,积极将环境标志认证从产品领域扩大到生产和服务领域。引导企业可持续生产、减少资源使用、降低污染和温室气体的排放;探索扩大服务领域认证范围,引导全社会形成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绿色生活的模式。
从效果上看,中国环境标志认证对提升企业环保合规性意识和降低违规情况发生产生了积极的作用。通过环境标志认证企业的环保违规情况发生率大幅下降。并推动了供应链上下游相关行业的绿色化发展。同时环境标志认证对提升居民绿色消费意识有显著作用,企业采购、使用和销售环境友好的绿色可持续产品和消费者购买安全放心的绿色产品的意愿不断增强。
根据《中国公众绿色消费现状调查研究报告》(2019版)中显示,消费者对 “中国环境标志”的认知度从2014年的38.60%上升到70.95%。企业采购、使用和销售环境友好的绿色可持续产品和消费者购买安全放心的绿色产品的意愿不断增强,消费者不仅愿意购买高品质的绿色产品,同时也关注生产方式中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相比其他绿色环保认证,61.41%的受访企业认为“中国环境标志”最能体现产品的环保特点;35.34%的消费者认为“中国环境标志”认证很可信;60.85%的受访者购买过“中国环境标志”认证的产品;在没有购买的受访者中,也有90.73%的具有购买意愿;;超过六成的未认证企业有申请“中国环境标志”认证产品的打算。
优势化战略打造绿色品牌与桥梁
北极星:中环联合认证中心通过独立、公正、高质量的评价与认证,其权威性和公正性得到了政府部门、生产企业和用户的一致认可,为推动环保行业高质量发展,认证中心未来有哪些战略规划?
刘尊文:
很高兴您问到这个问题。为了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有力支撑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服务绿色低碳发展,全面推进新阶段中环联合认证中心高质量发展,2023年初,公司发布了《中环联合认证中心高质量发展纲要》(2023-2025),聚焦管理支撑有力,政策咨询有为,技术服务有效,打造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具有核心竞争优势和重要影响力的综合性认证与服务机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管理支撑和技术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持续发挥公司在减污降碳和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等领域的积极作用,形成对生态环境部及环境发展中心技术支撑保障的优势力量,不断提升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绿色发展的技术服务能力,通过市场化手段推动绿色生产与消费,助力达成3060双碳目标。
经营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进一步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深化推进业务方向的扩展与提质、组织结构和职能的重组与增效、管理体制机制的优化与完善,形成均衡发展、协同发力的经营管理体系,全面提升经营质量和效率。
品牌竞争力进一步提升。优势领域持续做强,新业务形成能力,认证服务资质不断扩充,上下游服务领域有序拓展,科研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人才队伍建设显著提高,支撑服务减污降碳和生态环境治理的认证和技术服务实力整体提升,形成核心业务品牌。
国有企业党建进一步强魂。党组织建设更加坚强有力,充分发挥国企党组织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统领推动企业全面发展。党建引领企业发展的文化体系建设,形成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和规范高效的工作机制。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树立铁军意识,凝心铸魂取得实效。